古代诗歌
先秦
《诗经》 :《氓》叙述了一位女子从恋爱、结婚到被弃的过程,如 “氓之蚩蚩,抱布贸丝。匪来贸丝,来即我谋”,展现其纯真爱情开端,后 “桑之落矣,其黄而陨。自我徂尔,三岁食贫”,道尽婚后生活的不幸,是《诗经》中弃妇诗的典型 。《关雎》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”,以优美笔触描绘男子对女子的爱慕,是《诗经》首篇 。
《楚辞》 :屈原的《国殇》“操吴戈兮被犀甲,车错毂兮短兵接。旌蔽日兮敌若云,矢交坠兮士争先”,歌颂了楚国将士在战争中英勇无畏、视死如归的精神,充满悲壮色彩 。
汉魏六朝
汉乐府 :《饮马长城窟行》“青青河畔草,绵绵思远道。远道不可思,宿昔梦见之”,生动刻画了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 。
曹操 :《短歌行・其一》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!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?唯有杜康”,表达了曹操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求贤若渴的心情,体现其壮志豪情 。
陶渊明 :《饮酒・其五》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描绘出诗人归隐后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,展现其超脱尘世的心境 。
唐代
王维 :《山居秋暝》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”,诗中有画,描绘了秋日傍晚山间清新自然的美景,表达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。《送元二使安西》“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以质朴语言,抒发真挚惜别之情 。
李白 :《行路难・其一》“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直万钱。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心茫然。欲渡黄河冰塞川,将登太行雪满山”,展现诗人在仕途受阻时的苦闷与彷徨,后 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 又表达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精神 。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“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;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。长风万里送秋雁,对此可以酣高楼”,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理想的追求 。《蜀道难》“噫吁嚱,危乎高哉!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,以夸张手法,极言蜀道之艰险,体现诗人浪漫主义风格 。
杜甫 :《望岳》“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荡胸生曾云,决眦入归鸟。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,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 。《春望》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”,反映安史之乱时期国家破败、人民流离的悲惨景象,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!风雨不动安如山。呜呼!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”,展现诗人推己及人、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。
其他诗人 :高适《燕歌行》“汉家烟尘在东北,汉将辞家破残贼。男儿本自重横行,天子非常赐颜色”,描写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英勇,揭露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 。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“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,以奇丽的笔触描绘出塞外壮丽的雪景和送别之情 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”,通过描写琵琶女的悲惨遭遇,抒发诗人自己被贬的愤懑 。李商隐《锦瑟》“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。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”,以隐晦的笔触表达复杂的情感,意境朦胧 。
宋代
柳永 :《八声甘州》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。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惟有长江水,无语东流”,以细腻笔触描绘秋日江景,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。
苏轼 :《念奴娇・赤壁怀古》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”,描绘赤壁雄奇景色,缅怀周瑜等英雄人物,感慨人生 。《水调歌头・明月几时有》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”,借明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。
李清照 :《声声慢・寻寻觅觅》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”,通过描写残秋所见、所闻、所感,抒发国破家亡、天涯沦落的悲苦 。
辛弃疾 :《永遇乐・京口北固亭怀古》“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孙仲谋处。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”,借古讽今,表达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和恢复中原的渴望 。
元明清
马致远 :《天净沙・秋思》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。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”,以简洁的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的秋日黄昏图,抒发游子思乡之情 。
王实甫 :《长亭送别》(节选)“碧云天,黄花地,西风紧,北雁南飞。晓来谁染霜林醉?总是离人泪”,通过描写崔莺莺送别张生时的情景,表现出两人之间的深情和离别之痛 。
古代散文
《论语》 :《季氏将伐颛臾》“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”,体现了孔子反对战争、主张为政以德的思想 。
《孟子》 :《寡人之于国也》“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;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也;斧斤以时入山林,材木不可胜用也”,阐述孟子的 “仁政” 思想,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。
《左传》 :《烛之武退秦师》“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。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。焉用亡郑以陪邻?邻之厚,君之薄也”,展现烛之武高超的外交才能和爱国精神 。
《战国策》 :《冯谖客孟尝君》“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;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卧也。请为君复凿二窟”,刻画了冯谖的机智和深谋远虑 。
司马迁 :《李将军列传》(节选)“广出猎,见草中石,以为虎而射之,中石没镞,视之石也。因复更射之,终不能复入石矣”,通过描写李广射石等细节,展现其英勇善战 。
苏轼 :《前赤壁赋》“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。举酒属客,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”,通过主客问答,探讨宇宙人生的哲理,表现出豁达超脱的情怀 。
现当代诗歌
戴望舒 :《雨巷》“撑着油纸伞,独自彷徨在悠长,悠长又寂寥的雨巷,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”,营造出一种朦胧、哀怨的氛围,表达诗人的迷茫与惆怅 。
艾青 :《我爱这土地》“假如我是一只鸟,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: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,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”,抒发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对侵略者的愤恨 。
这些必背篇目需深入理解文意、掌握艺术特色,并能准确背诵默写。学习时,可结合注释、赏析资料,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,为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。
联系电话:0371-55939155
网站:http://www.trzsb.com/
QQ群:814334624
QQ号:2337994759
在线咨询
备案信息:豫ICP备2023009672号-1 Copyright © 2007-2020 trzsb.com
总部咨询电话:19939978340
郑州天任升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